刚抱回新生儿的那几天,很多新手爸妈都会陷入“破译密码”的焦虑——宝宝明明没哭没闹,怎么突然扭来扭去?刚喂完奶又哼哼唧唧,是没吃饱还是不舒服?其实别担心,新生儿看似“不会说话”,却会用小动作、小表情传递需求,读懂这10个信号,你就能轻松跟上宝宝的节奏。
第一个信号是“嘴巴不停动”。如果宝宝躺着时突然噘起小嘴,像在模仿吃奶的动作,或者把小手往嘴边送,甚至发出轻微的“砸吧”声,那不是在玩,是在说“我饿啦”。这时候别等宝宝哭,提前准备喂奶,宝宝会吃得更安稳,也能避免因过度饥饿导致的哭闹。
第二个信号要注意“扭动和蹬腿”。要是宝宝吃饱后没睡着,躺在小床上手舞足蹈,小腿使劲蹬,身子扭来扭去,脸上还带着轻松的表情,说明他正“心情好”,想活动活动。这时候可以帮他轻轻舒展胳膊腿,或者用颜色鲜艳的玩具在他眼前慢慢晃,既能锻炼宝宝的感知力,也是很好的亲子互动时间。
第三个信号是“打哈欠和揉眼睛”。新生儿每天要睡16-20小时,困了的时候不会说“我要睡觉”,只会频繁打哈欠,小手无意识地揉眼睛,甚至变得没精神,对玩具也提不起兴趣。这时候别再逗宝宝玩,赶紧拉上窗帘、调暗灯光,给他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,不然等宝宝困到哭闹,哄睡会更费劲。
展开剩余66%第四个信号是“突然安静不动”。有时候宝宝会突然停止哭闹,乖乖躺着,眼睛盯着一个地方看,连呼吸都变轻了。这不是“闹脾气”,而是他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,比如墙上的花纹、窗外的光影。这时候别打断他,让他自己观察,能培养他的专注力,等他看够了,自然会用小动作“召唤”你。
第五个信号要警惕“哭闹带蹬腿”。如果宝宝突然大声哭,双腿使劲往肚子里蜷,哭声比平时尖锐,还伴随扭动身体,可能是肚子不舒服,比如胀气或肠绞痛。这时候可以把宝宝竖抱起来,轻轻拍他的后背,或者顺时针揉他的小肚子,帮他排出气体,缓解不适。
第六个信号是“抓脸和蹭头”。要是宝宝频繁用小手抓自己的脸,或者把脑袋往你怀里蹭,可能是两个原因:要么是脸上有湿疹、痱子不舒服,要么是该洗头了,头皮发痒。可以先检查宝宝的皮肤,有红疹就及时护理,头皮脏了就用温水轻轻清洗,别让小问题让宝宝难受。
第七个信号是“主动伸手要抱”。当你靠近宝宝时,他突然伸出小手,身体往你这边倾,甚至发出“嗯嗯”的声音,说明他想和你亲近,需要安全感。这时候别觉得“总抱会惯坏宝宝”,新生儿需要通过拥抱感受你的体温和心跳,多抱抱他,能让他更有安全感,性格也会更开朗。
第八个信号是“拒绝吃奶”。要是宝宝平时吃奶很积极,突然把奶瓶或乳头推开,扭头躲开,甚至哭闹着抗拒,可能不是不饿,而是身体不舒服,比如感冒鼻塞、喉咙痛,或者喂奶姿势让他难受。可以先检查宝宝的鼻子是否通畅,调整喂奶姿势,要是还拒绝,就及时观察他的精神状态,必要时咨询医生。
第九个信号是“蹬掉被子”。宝宝睡觉时要是频繁蹬掉被子,手脚都露在外面,说明他觉得热了。新生儿怕热不怕冷,别给宝宝盖太厚的被子,也别穿太多衣服,只要摸他的后颈是温热的,就说明温度刚好,盖太多反而容易让宝宝出汗、感冒。
第十个信号是“发出‘啊啊’的声音”。当宝宝清醒时,主动发出“啊啊”“咕咕”的声音,还会盯着你的脸看,这是他在“跟你说话”,想和你互动。这时候一定要回应他,比如用温柔的语气跟他聊天,模仿他的声音,能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,还能让他更愿意和你交流。
其实新生儿的需求很简单,饿了、困了、不舒服了,都会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你。新手爸妈不用急着“完美应对”,只要多观察、多耐心,慢慢就能摸清宝宝的“小习惯”。记住,你和宝宝之间的默契,比任何育儿手册都管用,那些看似手忙脚乱的日子,很快就会变成你们最珍贵的回忆。
发布于:河南省金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